一、胚胎因素(占比约40%-50%)
染色体异常
非整倍体胚胎占早期流产的60%(尤其>35岁女性)
嵌合体胚胎(20%-40%异常细胞)可能引发着床后停滞
胚胎发育潜能缺陷
卵母细胞线粒体能量不足影响囊胚形成
父源基因表观遗传修饰异常导致发育阻滞
二、母体因素(占比约30%-35%)
子宫内膜容受性
薄型子宫内膜(<7mm)使妊娠率下降50%
慢性子宫内膜炎(CD138阳性)破坏着床微环境
内分泌失调
黄体功能不足导致孕酮分泌延迟
甲状腺功能异常(TSH>2.5mIU/L)影响胚胎植入
三、技术操作因素(占比约15%-20%)
环节
常见问题
改进方案
促排卵
OHSS风险或卵泡发育不同步
个体化Gn方案
胚胎移植
导管触碰宫底或内膜
超声引导下移植
实验室环境
温度波动>0.5℃
实时监测系统
四、其他关键因素
免疫排斥:NK细胞活性异常(>12%)或抗磷脂抗体阳性
心理压力:焦虑患者着床率降低20%(皮质醇水平相关)
环境毒素:双酚A暴露可能降低卵母细胞质量
PGS筛查:可降低非整倍体相关流产率65%
ERA检测:精准确定子宫内膜种植窗(准确率89%)
辅助孵化技术:改善透明带硬化胚胎的孵化能力